资料图:处于隐蔽状态的白杨-M机动型战略导弹
俄罗斯从攻防两方面下手,不仅要挑战美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能力,更要全面削弱美国的战略威慑力
随着美国在中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活动逐渐展开,俄罗斯的反应开始从口头不满发展到了实际行动。
5月7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尼古拉·索洛夫佐夫上将表示,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未来两三年内将装备“白杨-M”的分导式多弹头型,加强“白杨-M”战略导弹攻击力。
而上月月底,俄罗斯政府军事委员会也通过了S-400导弹列装和研发第五代一体化反导防空导弹系统的决议。俄罗斯正从攻防两方面下手,应对美国日益逼近的威胁。
“白杨”一弹多头难以拦截
“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战略打击武器家族中的“超一流选手”。俄军方人士多次宣称这种导弹可以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此次要装备“白杨-M”的分导式多弹头型,对美国在欧洲乃至本土的反导系统来说更是当头一击。因为分导式多弹头在发起攻击时沿不同轨道攻击不同目标,防守方的拦截弹往往消耗巨大且无所适从。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攻击导弹携带的多弹头数量超过5枚,各国现有拦截导弹基本上无法有效拦截。
俄方最初研制“白杨-M”时考虑了东西方关系缓和因素以及相关军控协议的限制,将其设计成一种单弹头导弹,但预留了分导式多弹头接口。
事实上,即使不加装多弹头,“白杨-M”现有的一些技术已足够让美国的反导系统研发人员头疼不已。例如,“白杨-M”导弹的变轨能力极强,不易追踪;新型发动机技术可以让“白杨-M”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让敌方红外探测器难以发现。任何一种拦截系统要想在“白杨-M”高速而飘忽不定的飞行中拦截到它都是非常困难的。
资料图:俄战略火箭军白杨-M机动型战略导弹部队出动
“凯旋”性能远超“爱国者”
等待美国反导系统的还有苏联新列装的S-400导弹和研发的第五代一体化反导防空导弹系统。
绰号“凯旋”的S-400是俄罗斯防空反导领域的多面手。与美国采取陆基、海基多系统拦截不同的是,俄罗斯面向自身大陆型国家的特点,主要发展S-400等少而精的防空导弹类型。因此,当人们观察美国的反导系统时,往往会被“爱国者”、“标准”、“THAAD”等多个拦截导弹的字眼弄得眼花缭乱,而在俄罗斯,人们看到的主力拦截弹就是S-300、S-400系列等。
由于发射系统高度整合,具备通用性,S-400有一专多能的本事:它可以发射8种防空反导导弹,从低、中、高空到近、中、远程,来袭的不论是导弹还是飞机,都在S-400的拦截范围内。
俄罗斯军方认为,S-400的性能远远超出了美国的“爱国者”最新改进型。S-400融多层次防空反导于一体的作战能力为俄罗斯要地防空和点防御提供了坚实盾牌,也将使美国的威慑大打折扣。
资料图:俄战略火箭军白杨-M战略导弹发射车
新“星球大战”时代来临?
面对俄罗斯的举措,美国多少有些有苦难言。因为分导式多弹头和反弹道导弹系统都不是俄罗斯所独有的,美国在这方面做得一点也不少。在冷战中通过多年的艰苦谈判,美苏本已经就包括这两项在内的一系列战略武器签定了军控协议。但近年来美国自己率先破坏了协议,发展反导系统,又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将拦截器与预警雷达抵近俄罗斯边境部署。
俄罗斯这两项举措使美国的反导系统变得十分被动。若要夺取优势,美国必须不断加大对反导系统的投入,提高其拦截能力,同时要更新自己的核导弹,提高其可靠性与攻击力。这意味着美俄有可能会重蹈核军备竞赛的僵局,对抗气氛也许会重新弥漫于东西方之间。(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寇立研)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
ihl-market@vip.sina.com
,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俄首支机动型“白杨-M”导弹部队开始战斗值勤
新华网莫斯科12月10日电(记者卢涛)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新闻发言人沃夫克10日在莫斯科宣布,俄军首支装备机动型“白杨-M”导弹系统的部队当天开始战斗值勤,这支部队驻扎在伊万诺沃州捷伊科沃市附近。阅读全文》》》
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高级别战备 美国无力拦截
俄罗斯官员5月7日说,俄战略导弹部队已进入高级别战备状态,此举必将对美产生重大威慑,因为美军根本拦不住俄战略导弹。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与航天部队总司令尼古拉·索洛夫佐夫表示,为应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每100枚战略导弹中有96~97枚时刻准备执行战斗任务。
阅读全文》》》
俄军第三个“白杨”M导弹团投入作战值班
近日,俄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雅科夫列夫大将透露,俄军第3个“白杨”-M导弹团已于去年12月底组建完毕并投入作战值班,共装备6套“白杨”-M导弹系统,俄罗斯的核战略打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前,俄战略火箭军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装备了两个“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团,共有20枚“白杨”-M导弹服役。阅读全文》》》
俄首支机动型“白杨-M”导弹部队开始战斗值勤
新华网莫斯科12月10日电(记者卢涛)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新闻发言人沃夫克10日在莫斯科宣布,俄军首支装备机动型“白杨-M”导弹系统的部队当天开始战斗值勤,这支部队驻扎在伊万诺沃州捷伊科沃市附近。阅读全文》》》
“白杨—M”导弹:美国“NMD”的最大“克星”
俄罗斯“白杨—M”有“神鞭”之誉。据外刊报道,随着反导技术不断实战化,俄罗斯不断壮大自己的遏制力,目前正在下大力发展“白杨—M”新型号,使其变得既多用且更威猛。阅读全文》》》
俄新部署“白杨”核导弹 能穿透美导弹防御系统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新加坡早报网报道,俄罗斯军方几天前新部署一批“白杨M型”(Topol-M)战略核导弹,新类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能够穿透“固若金汤”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索罗佐夫24日在最新一批“白杨M型”导弹部署典礼上说,美国打造中的导弹防御系统破坏环球局势的稳定,俄罗斯因此有必要提升导弹的穿透能力,“白杨M型”导弹就是这种努力的体现。阅读全文》》》
俄罗斯核武军演NMD惊梦:“白杨”射出新弹头
2004年2月18日晚些时候,俄罗斯核武军演终于冲破了潜射导弹发射失利所产生的阴霾,令人振奋地见到了“彩虹”。从普列谢茨克地区发射的“白杨”导弹成功地完成了飞行机动任务。弹头在经过几次复杂的机动后,利用高超声速发动机躲过了假设的反导装备的拦截,准确地命中了库拉演习场上的靶标。指挥核武军演的俄罗斯将军们为此激动地欢呼“乌拉”,普京总统绷紧了两天的脸上也绽放了笑容。“白杨”立了大功。阅读全文》》》
俄正式列装S400导弹并开始研制第五代地空系统
俄罗斯国防部决定将圆锤导弹试射次数增至15次
俄美国防部长磋商美在欧洲部署反导弹系统问题
美中将称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将保护俄罗斯安全
小资料:“白杨”-M导弹
俄罗斯试射成功的新一代“白杨”-M多弹头导弹弹长为22.7米(弹体长17米),弹径为1.95米,射程达1.05万公里,每颗子弹头当量为数十万吨,具有抗核爆炸拦截能力。从发射试验看,由于导弹采用了大量最新技术成果,其总体性能大大超过“白杨家族”的其他导弹,其战斗性能比俄现有洲际导弹高出50%至1倍,命中精度高1~1.5倍,在世界同类导弹中也名列前茅。俄军方人士认为,这种导弹可以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速燃技术——插翅腾空飞行疾
“白杨”-M导弹是一种3级固体导弹。其第一级、第二级取自SS-20,但采用了大推力速燃发动机技术,第一级还安装了大直径新型速燃固体发动机,推进剂的装填量相当大。第三级是新研制的,采用了最先进的推进剂——复合推进剂丁羟加奥克托金。在结构设计上,该导弹还首次采用了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使导弹的功率更加强大,具备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机动助推的能力,能够在飞行初始段很快加速(比同样条件下的液体导弹加速时间缩短近一半),不仅大大缩短了发动机的助推段工作时间,而且整个飞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也比以前的战略导弹大大缩短。新型发动机技术还使“白杨”-M导弹能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从而使天基红外探测器难以发现、监测和跟踪导弹的行踪,有如销声匿迹一般。这样,NMD就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跟踪和拦截。
变轨技术——飘忽不定常改道
导弹的机动变轨就是改变导弹基本上沿着不变弹道飞行的轨道,以有效突破敌防御系统的拦截。“白杨”-M导弹由于采用了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飞行弹道已不是普通的惯性弹道,在飞行过程中可机动滑翔,从而多次改变弹道高度。其弹头也具有特殊的弹道,反导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在导弹的末助推推进与控制系统中,包括4个互通的燃气发生器。每个发生器有两个喷管,由燃气阀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打开或关闭,控制末助推级的飞行和弹头的释放。每个燃气发生器可由发动机按照预设的程序带动旋转,以改变控制力的方向,并实现机动变轨,从而提高导弹的反拦截性能。
分导技术——铺天弹雨威力大
分导式多弹头就是一枚导弹发射多个分别沿不同轨道飞行、瞄准不同目标的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就是一枚可以产生巨大杀伤效果的炸弹,即使这些弹头被击毁,也可以大大消耗拦截导弹的数量,从而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有关研究证明,当子弹头数为5~15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就是说,拦截导弹将无从拦截。“白杨”-M导弹最初设计的是一种单弹头导弹,但在投掷重量和其他相关技术上留有改装为多弹头分导式导弹的接口。其目的就是在必要时,使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能成倍增加。即将装备部队的新一代“白杨”-M导弹就是这样一种可携带多枚弹头的分导式导弹——面对铺天盖地的来袭弹头,NMD是分身乏术,难有招架之力。
加固技术——坚不可摧抗核击
抗核加固技术就是在弹头表面包覆特殊材料,以防止拦截导弹的核辐射、电磁辐射;也可在导弹上采用硬度大的合成材料提高导弹抗击拦截导弹碰撞的能力。
为防止敌在NMD中使用核弹头进行拦截,“白杨”-M导弹弹头采用了多层壳体结构,不仅提高了弹头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击条件下核爆炸效应对其产生的壳体熔化、烧毁、断裂等,还可以吸收、衰减和屏蔽核电磁脉冲等的辐射能量,使NMD很难对其进行拦截。“白杨”-M导弹对核爆炸的失效距离仅为500米,而世界上同类导弹弹头的失效距离为10公里,两者相差20倍!
另外,“白杨”-M导弹的控制系统还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使电磁脉冲干扰失效,使导弹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及飞行的安全与稳定性,有效规避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
资料图:俄白杨-M机动型战略导弹点火发射
俄战略导弹部队陆基型白杨-M导弹发射井
俄战略导弹部队陆基型白杨-M导弹发射阵地
资料图:俄总统普京视察白杨-M战略导弹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