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军事-搜狐网站> 军情站消息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公益

在反介入环境中打击地面移动目标

2012年06月26日15:07
作者:知远

  摘要

  要在敌反介入威胁面前保持有效的军力投送能力,就要具备有效打击地面移动目标的手段。运用先进武器系统是获得这一能力的关键。如可使用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来搜寻、识别和跟踪敌移动目标,然后将所获信息传送给能机动到相应位置、向目标投放武器的平台。

  要让该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就需要具备足够数量的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来扩大搜索范围。所获数据要经过整合并传送给战区指挥官和部队。用于攻击移动目标的武器技术已趋于成熟,但这些技术要能有效运用到战场上。在投放平台方面,分析家们认为,大型隐形飞机在美国国防部预期的反介入环境中具备攻击移动目标的最佳组合能力。

  一、前言

  在近年来的各种冲突中美军已充分证实了其在打击固定目标方面的能力,目前美军正致力于提高打击地面移动目标的能力。打击地面移动目标,尤其是在夜晚和恶劣气候条件下,将更为困难。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及多国联军就无法定位和攻击移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器。在1999年的“盟军行动”期间美国和北约军队在打击塞尔维亚机动部队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如今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这一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将变得更具挑战性和重要性。潜在敌人正在大力发展和部署移动式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用以攻击美军赖以实施军力投送的战区基地、港口和机场。潜在敌人还在发展先进移动防空系统来保护其领土领空。因此,消灭这些移动目标将成为对抗反介入威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反介入威胁就是能阻止美国向海外投送决定性军事力量的政治、地理和军事等混合挑战。

  美国国防部高层决策者认为,未来冲突将呈现阿富汗战争中所体现的政治和地理特点,并且敌人将具备更为先进的移动防空系统和纵深打击能力,从而对地区基地和部队构成威胁。正如《2001年四年国防评估报告》所指出的,“发展在任何范围内都能持续定位和跟踪移动目标和快速对其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以及“能向遥远的反介入或区域拒止环境投送和保持美国军力并打败反介入和区域拒止威胁”,这是美国国防部军队转型的两个高优先作战目标。

  本文阐述了在未来冲突环境中地面移动目标所构成的威胁,分析了用以定位和打击这些目标的新系统发展趋势。陆基系统具备打击地面移动目标的强大能力。例如,M-1导弹可以打击行驶中的坦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和“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可快速打击锁定的目标。但要使这些能力有所作为,就必须降低反介入军事威胁(大多由地面移动系统构成)。因此,本文的重点是分析陆基和海基航空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在反介入环境中军力投送关键的初期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面移动目标的分类、特征和挑战

  通常,所有移动目标都可归纳为可被移动的目标和运动中的目标,即使是可在运动中实施作战的系统(如现代主战坦克)也要停下来加油、装弹、维修保养和休息。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美国必须迅速打击正在运动的目标,如携带有大规模杀伤性弹头的、从隐藏地点驶往发射阵地的弹道导弹发射器。

  历史表明,空军在定位移动目标方面具有很大挑战。在以往的战争中,空军曾成功地打击了诸如坦克群、后勤支援车队、列车等地面移动目标。在这些作战行动中,通常都是在天气良好时通过低空武装侦察飞机、加上目视侦察来发现目标(在前方空中和地面控制员的协助下)。这类作战行动的作战损耗相对较高。例如,二战期间著名的德国斯图卡式轰炸机飞行员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Hans-Ulrich Rudel)曾摧毁了519辆苏军坦克,但被击落了30次。要攻击分散的移动目标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在夜间和天气不好时。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军为消灭伊拉克的移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器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军空军针对“飞毛腿”导弹发起的攻击和巡逻共出动了2400架次,其中巡逻机42次发现了导弹发射器,实施了8次攻击。但总的来说,联军并未摧毁任何“飞毛腿”导弹发射器,从而使伊拉克得以对沙特和以色列发射了88枚“飞毛腿”导弹。

  在原伊拉克导弹部队指挥官哈兹姆中将(Hazim)近期出版的回忆录中透露了联军未能消灭“飞毛腿”导弹威胁的原因。他在回忆录写道,伊拉克根据两伊(伊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来建设其导弹部队,做到扬长避短。伊军自己研制出了移动式导弹发射器和远程武器,大量采用欺骗和伪装术,通过不断演练来缩短群射的准备时间,此外还研制出了保密通信系统,与防空部队和安全部队密切协作等。这些精心的准备对于挫败联军消灭伊军导弹力量的企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哈兹姆称,在战争期间他的导弹旅没有损失过一部导弹发射器和一名人员,并十分自信地说,其中有两次发射是由他十岁的儿子在发射阵地按下发射按钮完成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伊拉克在“北方和南方监视行动”期间也采用了同样的机动战术来降低美军对其防空系统的报复性打击效率。正如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所说的:“他们的机动性确实很高。他们能在一小时左右收拾离开。他们通常发射一枚导弹,然后在我们赶到并投下炸弹之前离开”。其他潜在敌人也会学习这种成功经验,有人认为塞尔维亚人就是从伊拉克的导弹发射程序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1999的“盟军行动”期间,塞尔维亚军队也采用了机动和欺骗战术来减少伤亡。塞尔维亚防空系统诸元,如雷达和地对空导弹发射器等,都通过不断的位置变换来挫败联军的定位瞄准,从而使塞尔维亚的防空系统保持巨大的威胁。例如,塞尔维亚人每隔几小时就要改变其SA-3导弹阵地的位置以避开战斧式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袭击。他们也较好地运用了假目标和伪装术。天气不好时也会极大降低联军飞机通过目视来捕捉目标的能力。最差的记录是联军空军只摧毁了58件南联盟装备,与空袭刚开始不久北约声称的744件形成了鲜明对照。北约发言人称,在已知的25个南联盟移动式SA-6导弹连中,只有3个被摧毁。美国空军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是这样描述的:“空军还须研发新技术来定位隐藏或分散的地面目标,提高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并迅速将数据传送给射手”

  美国军力投送的特点是快速将部队部署到受威胁地区。美国所担心的是,某些地面移动系统已对美军、地区港口、基地和机场构成了很大威胁。防空系统可威胁到美军的作战飞机和空中监视系统,而诸如SA-10等现代移动式防空导弹系统的威胁更大。与早期的地对空导弹相比,SA-10的雷达系统功能更强大并有抗干扰能力,其发射器可装载多枚导弹,导弹的射程更远、飞行速度更快也更灵活。正如“盟军行动”空军部队指挥官迈克尔•肖特将军所说的,“我每天所担心的和克拉克将军每天所担心是米洛舍维奇会具备向多瑙河上空发射SA-10或SA-12导弹的能力,并将其用到这场冲突中。如果这会成为实事,那它将极大改变威胁与我们的空中优势之间的平衡”。

  在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期间,空中作战司令部指挥官认为,在“双数字地对空导弹”面前,B-1B(和其它非隐形飞机)是无法生还的,即便使用了先进的诱饵和其它对抗措施。敌人还加强了装在导弹运输、安装和发射一体化装置(TEL)上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发,从而对前方部队、基地和港口构成了威胁。例如,有迹象表明,伊拉克曾将“飞毛腿”导弹对准了沙特的朱拜勒港,如果导弹击中了那里的弹药库,那么整个港口就将报废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虽然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飞毛腿”导弹的性能由于准确性不高而受到了限制,但随着卫星导航系统、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制导系统和更为先进的子弹药的普遍使用,弹道导弹的致命性将极大提高。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弹道导弹将对部署在前方基地的美军作战飞机构成巨大威胁。认为“由于GPS准确制导能力的提高,加之弹头性能的加强,可使用来攻击美国空军基地的导弹数量从几百枚减少为十几枚”。但与具备纵深打击能力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相比,弹道导弹的威胁就要逊色一些了。巡航导弹可由反舰导弹或简易组装飞机衍生而来。通过运用GPS技术,巡航导弹可以比弹道导弹更精确,成本也更低并更容易部署。这种武器的雷达反射面很小,能低空飞行并从多个方位实施攻击,因而给防御方带来了很大挑战。

  最后,敌人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移动系统的弱点。在塞尔维亚,战后调查表明,敌方大量使用了诱饵(用纸板制成的假坦克、木头做成的假炮等)、烟幕和伪装(如将导弹发射器和坦克伪装成草堆等)。在伊拉克、塞尔维亚和阿富汗,敌军隐藏在学校、清真寺和教堂内,从而使美军因可能造成附带损害而顾虑重重。这些,加之其它反措施(如更先进的诱饵、坚固而深藏地下的掩体等)都会增加对移动目标的定位难度。

  总之,随着敌作战能力和作战概念的发展,美国需要进一步提高攻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无论是在恶劣气候、夜晚和敌对抗措施条件下。最艰难的时期是在冲突发生的初期阶段,此时美军数量较少,敌人可能使用先进的防空系统来对抗美国的空中打击,并使用纵深打击系统来攻击重要的港口、基地和机场以扰乱美军部署。

  三、移动目标杀伤链

  为有效打击移动目标,美国必须使用各种武器系统。首先要通过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来对移动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然后将所获信息传送给能对目标实施攻击的武器平台。

  (一)情报、监视和侦察(ISR)

  在以往的战争中,获取和攻击移动目标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在中、低空盘旋的飞机来完成,如在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时使用P-47战轰机来打击敌供给列车,在越南战争期间使用F-4来对道路和河流进行侦察并对北越军队实施打击,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使用A-10攻击机来打击伊拉克装甲部队,以及使用F-15E来攻击塞尔维亚军队等。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在目标定位、识别和打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信号情报和图像情报只能提示敌军在战区的某个区域的活动,但最后的定位和攻击则主要依靠飞行员的眼球。

  黑夜常常会给敌人的行动带来庇护。在早期使用照明弹的方式效果不佳,使用夜视设备效果会更好。恶劣的天气会带来更多问题。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塞尔维亚空袭行动期间,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可以探测到移动目标,但实施攻击的飞行员则无法在天气不好时通过肉眼来发现目标并使用武器弹药。此外,在近期的军事行动中攻击飞机常常在中、高空发动攻击以减少便携式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这样就使得通过肉眼来发现和识别目标的方式变得更加困难。

  虽然几十年来ISR系统有了很大进步,但它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零碎的,所以机组人员在目标定位和攻击方面责任重大。在更新战场图像时会产生延时(如处理侦察获得的胶片,然后将信息输入情报系统等)。在将数据从传感器输送到“射手”的过程中,目标提示和跟踪也会面临同样的延时。

  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传感器都能以数字数据的形式来发送信息,加之数据链接,就能近实时地处理和整合数据。诸如“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和“全球鹰”无人机等ISR平台都可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和移动目标显示雷达来进行全天候、大范围、长时间的实时监视。高速处理器和数字存储技术可使分析员能够通过重放录像来捕捉情报(如威胁系统的位置或车流量的异常增加等),并能融合大量平台外传感器搜集到的数据。高分辨率雷达系统(如“全球鹰”和未来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的“多平台雷达技术改进项目”以及E-2C的雷达改进项目)可使操作员识别具体的目标(如导弹运输、安装和发射一体化装置或地对空导弹发射器等)并对这些目标进行持续跟踪。

  作战装备也装有高质传感器,如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和F/A-18E/F战斗机上的电子扫描雷达阵列,其搜集到的数据可整合为完整的作战图。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中,特种部队就大量使用传感器来提供情报和目标定位数据。诸如监视卫星、RC-135、U-2、E-2C、“捕食者”无人机等情报系统提供的数据在理论上也能通过军事数据链接快速、无缝地加以整合。

  这类设备使用得越多、分布越广,对敌情报掌握就越全面。例如,单个信号情报平台通常无法为武器瞄准提供足够精确的位置数据,但与雷达和成像系统联网的多个信号情报平台就能做到这点。

  未来ISR系统的发展目标是实时更新战场态势图并通过数据链将信息传送给战区指挥官和部队。如美国海军的“协同作战系统”就能让单个平台分享传感器数据,提供更为完整的作战图并能让战舰或战机共享其它平台的数据来进行目标定位。总之,快速数字搜寻和分析可使指挥官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并与其他部队共享信息。就像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江珀(John Jumper)所说的,“如果我们让机器用数字来说话”,那么就能更快更可靠地传输有用的信息。这些变化将极大减少依靠目视来探测、识别和瞄准目标的作战模式。

  来自阿富汗的作战报告表明,虽然美军在ISR整合方面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在链接各个“杀伤链”元素来打击移动目标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武器

  在以往的冲突中,飞机一般使用机炮、火箭来攻击移动目标,或投放诸如集束炸弹等面杀伤武器来打击敌编队(如1991年打击在“死亡公路”逃窜的伊拉克部队)。但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中将会更多地依靠更加“智能化”的、能自动攻击单个移动目标的武器,如传感器引爆武器(SFW)。这种武器可由“战术弹药投放器”或“联合防区外武器”投放。

  传感器引爆武器主要用于攻击大规模装甲部队,装有许多子弹药的霰弹筒必须被投放到目标附近。有的子弹药则可搜寻、定位和打击单个目标。采用声学和红外线传感技术的智能反坦克子弹药(Brilliant Anti-Tank)将被用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这种子炸弹也可用于空投霰弹筒。

  美国空军也在研制能大范围自行搜寻移动目标并自动发动攻击的小型弹药。这种武器包括采用激光雷达来进行目标定位和末段制导的“低成本自动反装甲系统” (LOCAAS)和装有用于目标定位和末段制导的自动引导头的“第二阶段小直径炸弹” (SDB)。

  上述弹药和子弹药依靠机载处理器和传感器来寻找和攻击目标。根据一项技术验证项目,美国国防部还将开发“经济型地面移动目标攻击系统” (AMSTE)。这种系统就是将攻击固定目标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转变为攻击移动目标的武器系统。在发动攻击时,分别由两个雷达平台(可以是“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全球鹰”无人机或战斗机)负责提供被攻击目标的雷达定位数据。软件和平台数据链减少了定位误差并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持续提供计算出来的目标位置。在2001年8月的测试中,“经济型地面移动目标攻击系统”直接命中一辆行驶中的车辆,从而表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最后,能探测和跟踪敌移动目标的ISR系统可用来提高其它武器系统攻击移动目标的效率。例如,如果“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探测到了一个敌行进中车队,攻击飞机可以通过破坏道路、使峡谷布满碎石或炸坏桥梁等方式来迫使车队停止前进,然后用各种炸弹来对其实施攻击。

  (三)攻击平台

  在杀伤链中,ISR和弹药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先进的雷达、光电、红外线和信号情报实时数据,美军就能在夜间和恶劣气候条件下定位和识别重要的移动目标。弹药的威力也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最适合用于攻击移动目标呢?能有效攻击移动目标的平台必须具备以下性能特点:

  • 远程攻击能力。美国关注移动目标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目标可对美前方战区部队构成威胁。因此,攻击移动目标的理想杀手应该能从遥远的基地或舰船上发起攻击,不受政治约束和在敌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射程之外。一旦后一个威胁消除,美国就能相对安全地在战区部署攻击距离较短的力量了。

  • 长时间盘旋/续航能力。远程打击能力也等同于长时间盘旋/续航能力。移动目标可能转瞬即逝,可对其实施攻击的时间可能很短暂。因此,攻击平台必须要能在空中长时间盘旋,一旦发现目标就能立即发起攻击。在越战、“沙漠风暴”和“盟军行动”期间,美军战斗机通过多次空中加油就能在空中逗留几小时以等待目标出现。在“持久自由行动” 期间,装有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轰炸机也能通过同样的方法来在阿富汗打击移动目标。在“盟军行动”期间,在对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和作出攻击决定后,北约战斗机常常因燃油不足而不得不去寻找空中加油机。

  • 生存能力。有效的攻击平台必须要能在盘旋和突防攻击时存活下来。隐形性能似乎是一个先决条件,尤其是在面对一个装备有先进地空导弹的防空系统时。非隐形平台如使用防区外发射武器或许也能避开敌防空系统的攻击。

  • 缩短反应时间。一旦发现目标,攻击平台必须要能迅速作出反应,接近移动目标(或进入攻击位置并迅速发动攻击)。

  • 能混合使用多种武器。飞机的载弹量越大,能使用武器的各类就越多。这很重要,因为攻击不同的移动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武器。某些移动目标可能会躲进坚固的地下掩体,这时就需要使用大威力的穿透弹来摧毁目标。截击大规模装甲部队需要几百枚炸弹,要有效攻击敌移动防空网也需要大量弹药。攻击时效移动目标时,使用装有动力装置的高速武器最为有效(这类武器由于既要携带燃料又要携带推进系统,因此会比一般非动力弹药更大)。

  • 连通性。与ISR网络的链接对于为平台提供态势感知和提示十分重要。诸如Link 16系统等保密数据链系统能为攻击平台提供最新的威胁环境、敌友识别和移动目标位置等信息。例如,在近期的阿富汗行动中,“捕食者”无人机就通过数据链来为空军的武装直升机提供敌目标的直播视频。

  • 机载任务计划系统。即便是隐形战斗机也需要制定穿过敌防区的飞行路线以躲避敌防空系统的攻击。目前,这一工作是在飞机起飞前完成的。随着能与数据链连接的小型大功率处理器的出现,机载自动路由器也随之问世。这有助于机组人员迅速制定突防路线,同时运用最新的威胁数据来对突然出现的目标作出快速反应。

  • 机载瞄准系统。强大的机载传感器可让机组人员在投放武器前进行最后的检查。例如,在使用B-2轰炸机来对塞尔维亚的移动式防空系统进行打击时,ISR系统提供的大体位置信息并非精确到能瞄准目标。因此,机组人员需要使用机载雷达来进行目标定位和瞄准。从长远来看,随着ISR能力的提高和自动化武器系统的普遍使用,机载瞄准系统的重要性或将减退(即: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融合技术,就能更准确地识别目标)。

  图2用交通信号灯的形式对当前和未来攻击平台(有人和无人机)的作战性能进行了比较(绿色表示良好、黄色一般、红色表示能力有限)。虽然这些评定是主观性的(鼓励读者作出自己的评估),但它们在哪种平台在攻击移动地面目标方面具备更好的综合性能方面提出了有一定帮助的见解。

  改进某种装备性能的难度(和成本)取决于它们与平台或内装电子系统的关系。电子系统通常可以在不影响飞机形状的情况定期进行升级。在近期和中期,大多数平台都能享受到“信息革命”带来的好处,安装先进的处理系统、数据链和传感器。这将使大部分系统在电子性能方面进入“绿色”级别。涉及到飞机平台功能方面的问题时则较难解决,成本也更高。例如,为提高F/A-18C/D的航程和载弹量,美国花费了70亿美元来发展F/A-18E/F项目,然后再用几百亿美元来购买新平台。对平台性能改变的程度越大,所需资源就越多。为使轰炸机具备隐身能力,美国投入了320亿美元来发展B-2项目,为让F-15A/C同时具备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美国投入了260亿美元来发展F-22战斗机项目。

  在机身方面,改进型B-2A或新型B-2C(C为“常规型”)在最佳能力组合方面似乎最实用。老式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较差,非隐形战斗机也是如此。F-22和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等最先进的新型战斗机不具备从敌反介入威胁区外的后方基地向纵深移动地面目标发动有效攻击的航程、盘旋/续航能力或使用混合武器的能力,政治上也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在国防部预期的未来反介入作战中这些飞机的实用性将大打折扣。正在研制的无人战斗机与现代战斗机(而不是远程轰炸机)的关系更密切。它的隐身性能将使其具备很高的生存能力,但在载弹量和航程方面存在不足。已在阿富汗战争中频繁使用的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具有很好盘旋能力,但飞行速度较慢、生存能力也不强,载弹量少。

  在反应时间方面,轰炸机和战斗机的评级相同,F-22除外。F-15、F/A-18和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都能超音速飞行,但只能超音速飞行较短时间,因为使用加力燃烧室非常费油。所以这些飞机在实际突防速度方面与轰炸机差不多。

  F-22可以不使用加力燃烧室而进行超音速巡航飞行,因而被评为“绿色”(但在超音速巡航飞行时耗油量也很高,从而会缩短续航时间)。总之,战斗机的突防速度可能更快,但不能进入敌领空很深的距离,除非有空中加油机相伴。在反介入环境中或许不适合首先使用短程战斗机来实施作战行动。图3.对改进型B-2和联合攻击战斗机两种最先进的隐形攻击平台的航程、续航能力和载弹量进行了比较。

  大型轰炸机比战斗机具有更大的航程,因为机组人员可以轮换休息(甚至小憩片刻)。轰炸机的飞行距离更远(也可转换成续航能力),载弹量也更大,从而使其能携带多种武器来攻击更多目标。例如,假如B-2和联合攻击战斗机都加满油并得到空中加油机的支援,那么联合攻击战斗机可以突防约650海里,B-2的突防距离几乎是前者的四倍(2700海里)。这样B-2就能攻击位于战区后方的移动目标,如增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并能从敌反介入威胁射程之外的基地起飞。

  阿富汗战争体现了远程轰炸机在反介入环境中的价值,因为陆基战斗机由于涉及使用附近国外基地的政治问题而受到了限制。轰炸机在打击军事移动目标方面也具有优势。例如,在“盟军行动”期间,由于需要时间来等待对攻击移动目标的审批,战斗机常常不得不离开攻击区去寻找空中加油机。

  在动态作战环境中,大型飞机在指挥与控制方面也占有优势。如果指挥官指挥的是一群小型攻击机,要确定哪架飞机处于正确的位置、具有合适的油量和合适的武器是很困难的。有时根本就做不出正确的方案。相反,大型飞机装有更多燃料和武器,因而就有更多机会来在合适的油料和武器状态下加以调用。

  有人认为,突防速度是攻击移动目标平台的一个重要性能。例如,空军很看重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因为飞机能更快飞抵目标上空(尽管超音速巡航飞行会缩短续航能力)。但也有分析认为,高速飞行虽然有用,但也要考虑到航程和滞空能力。例如,“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ATACMS)能发射飞行速度为3马赫的导弹,但射程不远,因而需要部署在战区来实施打击(这在反介入环境中可能难以做到)。F-22的飞行速度为1.4马赫,比战术导弹系统的速度低,但航程更远,因而提高了可使用性。B-2的飞行速度比F-22慢,但具有更大的航程和可使用性(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面临政治和地理限制时轰炸机所体现出来的优势)。高突防速度的优势也仅限于一定的条件下。与飞机相比,地面移动目标的速度并不快,导弹运输、安装和发射一体化装置(TEL)和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速度可能为30英里/小时。如果一个地面移动目标以3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行驶,并距空中盘旋飞机(或战区内的突防路线)100海里,那么,F-22战斗机按超音速巡航速度飞行这段距离需要8.6分钟,联合攻击战斗机按正常飞行需要13.6分钟(因为超音速飞行会缩短纵深突防距离),B-2需要14分钟。在这期间,对F-22来说目标将移动了4.3海里,对联合攻击战斗机来说目标移动了6.8海里,对B-2来说目标移动了7海里。目标平均多移动的这2.7海里就那么重要吗?与F-22较之B-2更短的飞行距离相比它更重要吗?

  对于诸如装甲车队、地空导弹系统、移动指挥与控制机构、后勤车队、前方直升机停机坪或从一掩体移动到另一掩体的导弹运输、安装和发射一体化装置等目标而言,并不要求有多快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在ISR系统能提供持续目标跟踪支援的情况下。在后一种情况下,时间越短攻击机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在少数几种的确需要作出快速反应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轰炸机(具备远程、长航时能力)携带定向能武器或高超音速导弹。定向能武器的力量生成需要需要很大的内部体积(如机载激光发射系统要由波音-747飞机来携带),因此更适合使用大型飞机。高超音速导弹由于要装载发动机,所以也比一般导弹要大(这对隐形战斗机来说可能太大而无法装入武器舱)。

  在使用这些先进武器系统方面,隐形轰炸机将比非隐形轰炸机具有更大的优势。隐形飞机可以更接近威胁区,从而可减少对定向能武器的功率要求或对高超音速武器的体积要求。此外,隐形轰炸机可突破防空系统去攻击位于战区后方的移动地面目标。定向能和高超音速武器目前还没有装备使用,在此之前的近期和中期,B-2的突防能力和能携带多种武器(包括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和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发射导弹)的能力,将使其成为一种有用的替代平台。

  结语

  在敌反介入威胁面前保持有效的兵力投送能力需要具备有效攻击移动目标的手段。美国国防部正在研究许多能满足这一重要作战目标的方案。为此,必须引进足够数量的ISR平台来扩大搜索范围,整合数据并将信息分发给战区指挥官和部队。打击移动目标的武器技术已经成熟,但这些弹药和子弹药需要装备部队。在携带ISR系统和投放武器的平台方面,目前的多种有人和无人机系统,无论是已经服役的还是正在研制的,都具备各自的优势。但在总体上,大型隐形飞机在综合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在反介入环境条件下。知远/沐俭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